特别是在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超级计算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利器,正引发科研模式的根本变革,也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并最终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则分别被下调0.3和0.2个百分点至1.3%和1.5%。鉴于存在这些风险,IMF建议各国当务之急是避免代价高昂的政策失误。
4月2日,IMF总裁拉加德还在美国商会提到,全球经济已失去进一步增长动力,经济增速将低于预期。不过,IMF较为看好中国经济,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3%。不过,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称,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脆弱时期,最关键的风险包括英国脱欧和美国与欧盟之间正缓缓拉开序幕的贸易对决等,并确认了由于财政刺激的效果正在消退,美国经济也正在放缓。但IMF预测,2019年70%的全球经济体增速将会下降,不过,全球经济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逐步反弹,2020年将回升至3.6%的增长水平其支撑因素是主要经济体仍可以实施大规模宽松政策。再度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比今年1月份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
IMF称,在全球经济势头减弱和政策应对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避免出现损害经济活动的政策错误至关重要。此外,日本、印度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期均被下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宏观政策暖风频吹,中央着力加强财税、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统筹,并大力改善企业营商环境,这些措施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
分析3月份数据时,春节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今年春节偏早,对3月份数据有进一步推升作用。今年2月,中央强调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明确了金融资源的配置要更加精准,要实现结构性改革的质变。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上升,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种类增多、涨幅加大。因此,未来仍需要积极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地,释放更大效力。
近期官方和财新PMI数据均超过预期,说明金融供给侧改革成效初见端倪。此外,考虑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持续承压。
数据显示,从企业规模看,官方大型企业PMI为51.1%,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为49.9%和49.3%,分别比上月上升3个和4个百分点。昨日,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200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转暖的期待。当然,局部数据回暖还不能确定为趋势性变化,3月份PMI数据仍然存在制造业扩张力度偏弱,进出口动力仍显不足等现象。
此外,市场预期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等数据都可能会有改善。同时,稳投资和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对建筑业拉动较明显,建筑业PMI为近5年同期最高值。根据财新智库对浙江宁波地区的企业调研显示,今年企业家们普遍表示将加大对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投入继官方PMI重回荣枯线上方后,财新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也双双呈现向好趋势。
同时,稳投资和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对建筑业拉动较明显,建筑业PMI为近5年同期最高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宏观政策暖风频吹,中央着力加强财税、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统筹,并大力改善企业营商环境,这些措施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
此外,考虑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持续承压。根据财新智库对浙江宁波地区的企业调研显示,今年企业家们普遍表示将加大对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投入。
分析3月份数据时,春节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今年春节偏早,对3月份数据有进一步推升作用。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上升,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种类增多、涨幅加大。当然,局部数据回暖还不能确定为趋势性变化,3月份PMI数据仍然存在制造业扩张力度偏弱,进出口动力仍显不足等现象。从官方和财新PMI数据的分项来看,中小企业回升态势优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PMI为49.9%和49.3%,分别比上月上升3个和4个百分点。昨日,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200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转暖的期待。
数据显示,从企业规模看,官方大型企业PMI为51.1%,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此外,市场预期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等数据都可能会有改善。
因此,未来仍需要积极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地,释放更大效力。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下,实体经济需求正出现结构性改善。
近期官方和财新PMI数据均超过预期,说明金融供给侧改革成效初见端倪。今年2月,中央强调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明确了金融资源的配置要更加精准,要实现结构性改革的质变。
其中新订单指数为近半年高点,表明市场需求出现改善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合计达到40.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占比超过75%。2018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两年累计近3000家,是此前历史总和的1.5倍。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3%。河北地区生产总值为36010.3亿元,增长6.6%。
财政中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6163.1亿元,增长16.4%。天津港(9.350, 0.29, 3.20%)保税区正打造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汇集地,不断提升招商影响力。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线上平台建成运营,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西青电子城等项目进展顺利。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20.2%和14.5%,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水平。
结构升级:河北服务业首次领跑三产数据显示,2018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构成为4.3∶34.4∶61.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天津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0个,医养结合覆盖95%以上的养老机构。创业投资聚集科创板和创新性企业,全年新设科技服务业和文体娱乐业企业近9万家,占全市新设企业近半数。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为81%,天津为58.6%,河北为46.2%。
民生改善:三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京津冀三地加大惠民增收力度,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新增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03个。
近年来,北京通过构建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让300余万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从创新投入看,2018年1至11月,大中型重点企业R&D经费支出523.8亿元,增长16.2%,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河北2018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5%。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18809.6亿元,增长3.6%。